厦门大学李庆阁团队携手致善生物,研发的应用于新冠病毒的核酸提取试剂备案注册成功,每周可向市场供应4.2万人份;艾德生物研发的新冠病毒基因检测试剂盒,已捐赠20多个医疗机构共1.5万份;安邦生物研制的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正申请进入国家药监局的快速审批通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厦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千亿产业链牵头单位,厦门市科技局立足于体外诊断领域的产业优势和科研基础,紧急启动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专项,推动全市十多家企业加快研制诊断试剂盒、抗体和仪器设备等的步伐。
“这些初步进展和成效的背后,离不开广大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关,也有市委市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快速反应和高效支撑,更是得益于全市多年来依靠科技创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培育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一批千亿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好地发挥了科研攻关在早诊断、早治疗方面的作用。”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说。
引领高端,面向国家战略的前瞻部署
瞄准创新集群化这一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厦门市提出将重点打造一批千亿产业链群,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面向“健康中国”这一国家战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成为厦门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链群之一。
孔曙光介绍,厦门加强顶层设计、路径规划,早在2003年就把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列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更是将其列入千亿产业链群之一;产业链中第一个出台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启动“生物与新医药企业倍增计划”,积极组织企业承担代表着生物医药产业最高水平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引领产业向高端优质发展。
“得益于此,特宝生物创立了专业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发的机构,获得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滚动支持,研发了全球最新一代长效干扰素‘派格宾’,为乙肝抗病毒提供了规范治疗的重要药物,可大幅降低我国肝癌的发生率。”特宝生物负责人说。
从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上突破,牢牢抓住创新发展的自主权,逐渐改变受制于人、亦步亦趋的被动创新格局。多年来,厦门引导和支持科技龙头企业加大前沿技术研发力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不仅诞生了一批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创新产品,而且培育了万泰、特宝、力品等多家具有强劲竞争力的企业,推动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协同创新,对标世界一流的新增长极
对新冠病毒初代载体疫苗株进行深入检测和验证,开始了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筛选,完成鼠、兔、羊驼等多种单抗制备的第一针次免疫;扩大培养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表达质粒并进行大量提取,为后续开展核酸免疫做准备……在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夏宁邵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与香港大学等单位建立产学研紧密联合攻关联盟,正加紧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建立市区协同、部门协同、政企协同、企企协同创新机制。为此,厦门市组建自创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招商联络小组,共建涵括生物医药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等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建设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20多个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中试及产业化基地,构建了“创新研发—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区”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目前,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8家、上市企业16家,集群呈现量质齐升、产业链配套发展态势。2019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多亿元,加快向千亿规模的新增长极冲刺。
“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科技局积极动员统筹协调全市科技资源,把原来串联开展的工作改成并联进行,努力支撑服务防控治疗一线。”厦门市科技局社会科技处处长许长水介绍,目前该市已率先出台了《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加快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的若干措施》,从研发费用补助、应急审批绿色通道等方面,加大力度提前兑现企业研发补助,帮助企业加强研发、减少疫情影响,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应有的贡献。据悉,首批11个应急项目465万元支持资金已拨付到位,第二批应急攻关项目即将研究抓紧立项支持。
资讯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科视角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内容及数据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文中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363489612@qq.com,将及时更正、删除。